第三十四章 终不为大
三十四章
大道氾兮,其可左右。萬物恃之以①生而不辭②,功成而不有③。衣養④萬物而不爲主,〔常無欲⑤,〕可名於小⑥;萬物歸焉而不爲主,可名爲大。以其終不自爲大,故能成其大。
【注释】
①以:王弼本作“而”字。傅奕本、景龙本、苏辙本、林希逸本、范应元本及众多古本“而”作“以”字,因据改。
②辞:有几种解释:一、言辞;称说。二、推辞。
③功成而不有:王弼本原作“功成不名有”。“名”字衍出。
易顺鼎说:“《辨命论》注引作‘功成而不有,爱养万物而不为主。’按下又连引王注,则所引为王本无疑矣。今王本‘功成不名有’当作‘功成不有’,‘名’字衍。”(《读老札记》)
蒋锡昌说:“按‘不有’二字见二章、十章、五十一章,可知二字为老子习用之词。‘功成不名有’当作‘功成而不有’,易说是也。”今据易顺鼎之说删去“名”字,作“功成而不有”。
④衣养:傅奕本作“衣被”。范应元说:“‘衣被’,犹覆盖也。”“衣养”犹五十一章的“养之覆之”。“衣”与“覆”,皆是护持之义。“衣养万物”即“护养万物”。
⑤〔常无欲〕:这三字顾欢本、李荣本、敦煌丁本缺,略此,其上下文为:“衣养万物而不为主,可名于小;万物归焉而不为主,可名为大。”两句恰成对文。如然帛书甲、乙本均有“恒无欲也”句。
⑥可名于小:王弼注:“万物皆由‘道’而生,既生而不知其所由。万物各得其所,若‘道’无施于物,故名于小矣。”
【今译】
大道广泛流行,无所不到。万物依赖它生长而不推辞,有所成就而不自以为有功。养育万物而不自以为主,可以称它为“小”;万物归附而不自以为主宰,可以称它为“大”。由于它不自以为伟大,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。
【引述】
本章说明道的作用。道生长万物,养育万物,使万物各得所需,各适其性,而丝毫不加以主宰。这里,借道来阐扬顺任自然而“不为主”的精神。反观基督教耶和华的作风则大不相同,耶和华创造万物之后,长而宰之,视若囊中之物。老子所发挥的“不辞”、“不有”、“不为主”的精神,消解领导者的占有欲与支配欲,从“衣养万物”中,我们还可以呼吸到爱与温暖的空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