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一章 大者宜下
六十一章
大邦①者下流,天下之牝,天下之交也②。牝常以靜勝牡,以靜爲下。
故大邦以下小邦,則取小邦;小邦以下大邦,則取大邦。故或下以取,或下而取③。大邦不過欲兼畜人④,小邦不過欲入事人。夫兩者各得所欲,大者宜爲下。
【注释】
①邦:今本作“国”,据帛书甲本改。下文“邦”字均依甲本改正。
②天下之牝,天下之交也:王弼本作“天下之交,天下之牝”,据帛书甲本改。
张松如说:“‘天下之牝’、‘天下之交’,都是由‘下流’一语所生发,其谊并同。”
③或下以取,或下而取:“下”,谦下。“取”,借为“聚”。“以取”,以聚人;“而取”,聚于人。
本章四个“取”字都借为“聚”。顾欢本、开元本、敦煌本、《次解》本、赵至坚本“取”都作“聚”。
张默生释为:“故或谦下以取得小国的信仰,或谦下而取得大国的信任。”
④兼畜人:把人聚在一起加以养护。“兼”是聚起来。“畜”是饲养。
【今译】
大国要像居于江河的下流,处在天下雌柔的位置,是天下交汇的地方。雌柔常以静定而胜过雄强,因为静定而又能处下的缘故。
所以大国对小国谦下,可以会聚小国;小国对大国谦下,就可以见容于大国。所以有时〔大国〕谦下以会聚〔小国〕,有时〔小国〕谦下而见容〔于大国〕。大国不过要聚养小国,小国不过要求容于大国。这样大国小国都可以达到愿望。大国尤其应该谦下。
【引述】
人类能否和平相处,系因于大国的态度。“大国者下流”,“大者宜为下”,本章开头和结语一再强调大国应谦下包容,不可自恃强大而凌越弱小。“谦下”以外,老子还说到雌静,雌静是针对躁动而提出的。躁动则为贪欲所驱使而易产生侵略的行为。
老子感于当时各国诸侯以力相尚,妄动干戈,因而呼吁国与国之间,当谦虚并容。特别是大国,要谦让无争,才能赢得小国的信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