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八章 受国之垢
七十八章
天下莫柔弱於水,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,以其無以易之①。
弱之勝強,柔之勝剛,天下莫不知,莫能行。
是以聖人雲:“受國之垢②,是謂社稷主;受國不祥③,是爲天下王。”正言若反④。
【注释】
①以其无以易之:通行本“其”上脱“以”字,蒋锡昌说:“‘以其’二字为老子习用之语。”验之帛书甲、乙本正是。
②受国之垢:承担全国的屈辱。
③受国不祥:承担全国的祸难。
蒋锡昌说:“凡《老子》书中所言:‘曲’、‘枉’、‘洼’、‘敝’、‘少’、‘雌’、‘柔’、‘弱’、‘贱’、‘损’、‘啬’、‘慈’、‘俭’、‘后’、‘下’、‘孤’、‘寡’、‘不谷’之类,皆此所谓‘垢’与‘不祥’也。”
④正言若反:正道之言好像反话一样。
河上公注:“此乃正直之言,世人不知,以为反言。”
释德清说:“乃合道之正言,但世俗以为反耳。”
高延第说:“此语并发明上下篇玄言之旨。凡篇中所谓‘曲则全,枉则直,洼则盈,敝则新’,柔弱胜强坚,不益生则久生,无为则有为,不争莫与争,知不言,言不知,损而益,益而损,言相反而理相成,皆正言若反也。”
张岱年说:“若反之言,乃为正言。此亦对待之合一。”(《中国哲学大纲》)
【今译】
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,冲激坚强的东西没有能胜过它,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。
弱胜过强,柔胜过刚,天下没有人不知道,但是没有人能实行。
因此有道的人说:“承担全国的屈辱,才配称国家的君主;承担全国的祸难,才配做天下的君王。”正道说出来就好像是相反的一样。
【引述】
老子以水为例,说明柔克刚的道理。我们看看,屋檐下点点滴滴的雨水,由于它的持续性,经过长年累月可以把一块巨石穿破;洪水泛滥时,淹没田舍,冲毁桥梁,任何坚固的东西都抵挡不了,所以老子说柔弱是胜过刚强的。由此可知,老子的“柔弱”,并不是通常所说的软弱无力的意思,而其中却含有无比坚韧不拔的性格。
本章藉水来说明柔弱的作用。水性趋下居卑,老子又阐扬卑下屈辱的观念,卑下屈辱乃是“不争”思想引申出来的。而“不争”思想即是针对占有意欲而提出的。